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届学术硕士毕业生苑启明,师从郭桃梅老师。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这三年科研生活的经历和感悟。
回看这三年的日日夜夜,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当我们真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候,再往回看,可能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甚至想问问当时的自己:“这一路,自己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大四下学期的我带着坚定的学术信念和出国深造的理想来到了北师大心理学部,参与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希望自己能“笨鸟先飞”,早点步入正轨。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从文献综述到发表论文,我在一点一滴的学术锻炼中积累自己的实力。在第一波疫情袭来的那个“最长的寒假”,很多科研工作都停滞了下来,我开始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学习英语,解决自己在英语考试上遇到的困难,为出国深造做好准备。通过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的生活,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最终,我被牛津大学录取,获得了牛津大学负有盛名的克拉伦登奖学金,让我有机会坚持初心,继续探索语言认知的奥秘,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想,科研的道路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位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同科研和生活作斗争。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科研人,我们会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走到远方依然苟且”。但是,这种看似苟且的生活并不是碌碌无为的。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并依然热爱生活”,被裹挟前进的我们开始理解并接纳科研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不把这种不确定性归因于自己,而是勇敢地去接纳它。其实,这本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淬炼的过程,但是这三年学习生活加速了它的进程。疫情让我们明白了世事无常,但是信心才是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很多同学无法完成计划的实验和科研任务,就积极想办法调整实验方案,甚至推翻重做;很多同学留守校内,任劳任怨,超负荷地完成科研任务;很多同学不能返校,就积极参加线上的各种学习机会,充实自己。此外,还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了学部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在各个角落践行自己的信念,帮助身边的人。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上到线下,我们都从被动地“防守”转向主动地“出击”,努力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充实、生动而又温暖。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今天我们都成功地站在这里,即将翻开人生新的篇章。
当然,在这样一条努力完成学业并和疫情斗争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是孤独的。我们要感谢父母,在最困难的时光里一直坚定地支持我们。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校园外,学校、学部和实验室的各位老师,后勤的工作人员都在无私地工作,面对各种困难,依然坚持在台前幕后用心地为学生付出,给我们创造了线上和线下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是你们为前行时的我们点亮明灯,与成功时的我们分享喜悦,给失败时的我们温暖的肩膀和再次出发的勇气。谢谢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不可否认,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对时代的注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也让我们明白心理学的价值。经过疫情淬炼的我们,比别人更加明白只有爱和温暖才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人性中固然有脆弱和苦痛,当然也一定有爱和坚强。在毕业之际,我们不仅要彼此珍重,更要用这三年在心理学部的历练支撑我们继续去勇敢地拥抱生活。作为北师大的心理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不断拓展的专业知识和她赋予我们的爱与温暖去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永远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我想把我最喜欢的舒婷的《这也是一切》中的一段诗分享给大家: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她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她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谢谢大家!
苑启明:获2021-2022学年励耘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