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认识一下两位同学,汤姆和杰瑞。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杰瑞是那种会给你一个温暖拥抱的朋友;而汤姆则不然,他甚至会嘲笑你,让你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两位同学待人接物的行为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我们的性格由不同的性格特质组成,有些性格特质被认为是积极的(即所谓性格特质的“阳面”),而有些则被认为是消极的(即所谓性格特质的“阴面”)。然而现实情况要比这两面性复杂得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有这两类不同倾向的性格特质。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汤姆和杰瑞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质,以及这些特质的异同之处。当然,你还有机会探索一下自己的性格,看看你是更像汤姆多一点,还是杰瑞多一点。此外,我们也会探讨汤姆是如何成为汤姆的,而杰瑞又是如何成为杰瑞的,他们的性格又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呢。
何谓“性格”?
想必大家身边都会有这样两位同学——汤姆和杰瑞。热心的杰瑞同学会帮助小伙伴检查作业,有好吃的会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在朋友伤心时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而调皮的汤姆同学则会给同学取绰号,嘲笑他人的不足,甚至随意翻动他人的物品。在学校里,不乏有善良、乐于助人、崇尚公平的孩子,而有些孩子却展现出自私、刻薄的一面。上述提及的形容词都是用来描述我们的性格特质。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在漫漫一生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感受以及行为方式。性格特质是我们用来描述性格的形容词[1]。了解他人的性格特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感。研究发现,性格特质与个人幸福感息息相关,如乐于助人或为人善良。而诸如为人刻薄的性格,则往往收获不了幸福人生。依据不同的性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心理学家们(研究人们所思所想所为的科学家)将不同的性格特质进行了分组。他们喜欢将事物分为两大类,那些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性格特质称为性格的“阳面”,而给生活带来消极影响的性格特质称为 性格的“阴面”。通过这两大类别的建立,心理学家们能够更详细地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如果请你描述“你今天午餐吃了什么”,回答“水果”或“甜食”等类别,比用一两个形容词如“软软的”或“红红的”等特征更能让人快速获得信息,心理学家也采纳分类的形式来描述不同的性格特质。
性格的“阳面”——光明三角人格
研究个体优势及其积极的性格特质的科学家们发现,善良的人群中普遍存在三种人格特质,构成“光明三角人格”(图1A)[2],分别是:对人性的信仰、人道主义、康德主义普遍道德法则的理念。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更容易原谅和信任他人。富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人往往更善待并尊重他人(图 1B),拥有康德主义色彩的人都十分诚实,他们绝不会唯利是图。我们的杰瑞同学就是“光明人格”的一位典型代表。他几乎对所有同学都很好,从不撒谎,而当他人受伤害时,他反而会是那个先道歉的人。倘若你的性格中拥有充满阳光的一面,生活也会善待你。科学家们发现,性格阳光的人往往更热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也拥有更强的幸福感。
图1A-科学家们认为能反映人们美好品质的三种"光明三角人格特质“包括对人性的信仰、人道主义、以及坚守康德主义普遍道德法则的理念。图1B-人们性格特质中 "光明 “的程度各有不同。例如,杰瑞在人道主义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高,因为他常常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而汤姆在这一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因为他往往表现出对同伴不太友好的态度。
性格的“阴面”——黑暗三角人格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有汤姆特质的人:他们我行我素,几乎从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当发现自己正以某种方式无形中伤害到他人时,他们一般不会为此感到歉意。类似汤姆这样的人对这个世界缺乏信任。科学家们总结归纳出三种特质,称为“黑暗三角人格”,即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图 2A)[2]。有自恋倾向的人通常会有意吸引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且渴望获得他人的仰视(图 2B)。有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的人有操纵他人的欲望,并试图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具有病态心理倾向的人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他们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然而,这些阴暗的人格特质并非一文不值,也有反向的激励作用!例如,自恋的汤姆一心想要取得好成绩,凭借自己的专注赢得了一份令他人艳羡的成绩。
图2A-“黑暗三角人格”包括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
图2B-我们的性格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例如,汤姆在自恋维度上得分相对较高,表现为他试图吸引周围人的注意,期待一切以他为中心;而杰瑞在这一维度上的得分则相对较低。然而,汤姆的自恋评分高也是他自信心十足的表现。
测量性格的“阴阳”特质
你是否好奇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为了测评性格的“阴阳”特质,心理学家们会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下列陈述句:
关于“光明三角人格”的陈述:
“我很容易原谅伤害过我的人”
“我相信人们大多是善良的”
“我会为他人的成功喝彩”
关于“黑暗三角人格”的陈述:
“要是少了我,很多活动都会变得乏味”
“我不允许自己吃亏”
“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我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在前三项陈述中,我们能看到杰瑞同学的身影,而后三项更像在描述汤姆同学。那么看看你自己,你的性格是更像杰瑞多一些,还是汤姆多一些呢?
我们的性格特质从何而来?
那么,这些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究竟从何而来?答案是:基因和环境两大因素,包括这两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先来谈谈基因。你可能已经觉察到了,你和父母、兄弟姐妹甚至祖父母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可能是长相相似、言行相似,或者有某种相似的爱好。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性部分是由基因造成的。第二个环境因素,包括你所生活的地方、与家人朋友的互动,曾与你一起度过时光的人、物、事,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思考与感受。
那么,基因和环境二者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科学家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图3)[4]。为了理解这一机制,我们来看看一个草根到职业运动员的成才路径。想象一下,你天生长得高大威猛、有运动细胞、且耐力好,这些特质都与你的基因密不可分。除此之外,你的父母家人全力以赴支持你、鞭策你,总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你信心与鼓励,这些因素构成了你成长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无论是你的基因,亦或是你的成长环境,都是助力你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将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图 3 - 性格的形成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高个儿基因使你长得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让你拥有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潜质,有的基因也会塑造你的性格。另一方面,你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会对你的性格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个充满爱与呵护的家庭中长大,能够形成善良且富有同理心的美好品格。
性格的稳定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同一个观点,即一个人的性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最近出现了一种声音,改变了科学家们原先的看法,他们发现,尽管大部分人的性格特质相对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性格特质还是会发生些微的变化[5]。例如,科学家们发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曾经被阴霾笼罩的性格会渐渐褪色,换句话说,在岁月匆匆现白发的同时,时光也渐渐磨平了一个人性格中的锋芒与棱角!
小结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五彩缤纷的。有些性格特质被认为更积极阳光,即所谓的“光明三角人格”,而有些则被认为带有消极色彩,即所谓的“黑暗三角人格”。问题不在于给自己或身边朋友的性格贴上某种标签,而是我们每个人如何呈现好各自生命的多姿多彩。就像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指纹一样,每个人的性格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基因和环境两大因素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无不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同时,我们的性格或许在岁月蹉跎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中都能找寻到汤姆或杰瑞的痕迹!
术语表 Glossary
性格(Personality):一个人思考、感受、行为的方式。
性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人格特质赋予我们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些特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个人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
光明三角人格(Light Triad):三种被视为十分理想的人格特质,包括认可他人的优点、关心他人、以及不唯利是图。
黑暗三角人格(Dark Triad):三种被视作“消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从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甚至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相同基因序列可能会表现为各异的性格特质,取决于环境因素,比如个体生活、社交的环境,这两大因素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Ashton, M. C., and Lee, K. 2001.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Eur. J. Personal. 15:327–53. doi: 10.1002/per.417
[2]Kaufman, S. B., Yaden, D. B., Hyde, E., and Tsukayama, E. 2019. The Light vs.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contrasting two very different profiles of human nature. Front. Psychol. 10:467. doi: 10.3389/fpsyg.2019.00467
[3]Jones, D. N., and Paulhus, D. L. 2014. Introducing the short Dark Triad (SD3): a brief measure of dark personality traits. Assessment. 21:28–41. doi: 10.1177/1073191113514105
[4]Krueger, R. F., South, S., Johnson, W., and Iacono, W. 2008. The heritability of personality is not always 50%: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arenting. J. Pers. 76:1485–522. doi: 10.1111/j.1467-6494.2008.00529.x
[5] Costa, P. T., McCrae, R. R., and Löckenhoff, C. E. 2019. Personality across the life span. Annu. Rev. Psychol. 70:423–48. doi: 10.1146/annurev-psych-010418-103244
引文 Citation
Henriquez N, Hochheuser P, Kotzamani M, Romanelli I, Prinzie P and Van der Hallen R (2023) On a Scale From “Tom” to “Jerry,” What Is Your Personality Like?. Front. Young Minds. 11:974853. doi: 10.3389/frym.2023.974853
中文引文 Chinese Citation
Henriquez N, Hochheuser P, Kotzamani M, Romanelli I, Prinzie P and Van der Hallen R (2023) 你的性格更像汤姆还是杰瑞?. Front. Young Minds. 11:974853. doi: 10.3389/frym.2023.974853
作者 Authors
Natacha Henriquez,Pauline Hochheuser,Marianna Kotzamani
Ilaria Romanelli,Peter Prinzie,Ruth Van der Hallen
小小评阅人 Young Reviewers
Verdi Elementary School
编辑 Editor
Gideon Caplovitz
科学顾问 Science Mentors
Grant FairchildIsabella McGowen
中文翻译&编辑
陆秋宇
中文审校
左西年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