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论文】“文化-行为-大脑”环路模型

【论文】“文化-行为-大脑”环路模型

    2015年11月出版的《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马燚娜研究员的论文“ A Culture–Behavior–Brain Loop Model of Human Development”。论文中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马燚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韩世辉教授共同提出了关于文化通过情景化行为塑造大脑、大脑通过行为影响适应并修改文化、基因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提供基础并进行交互的“文化-行为-大脑” “文化-行为-大脑”环路模型(Culture-Behavior-Brain, CBB loop model)环路模型。
  
    文化神经科学(Cultural Neuroscience)是结合了文化心理学和神经生理测量(如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fMRI、事件相关电位, ERPs),关注文化背景和经验如何塑造人的大脑功能和行为选择,以及文化特异性的行为模式如何与不同的神经机制相关联的新兴神经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文化影响多种认知情感过程相关的大脑活动,如东西方文化下的个体在视知觉、注意、因果归因、语义关系加工、自我意识、心理理论、共情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大脑反应。特定的文化特质也在调节个体和群体层面上的大脑活动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有关于文化、行为和大脑关系的整合性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文化-行为-大脑”环路模型提出,文化环境使得人的行为变得情景化,而通过对新的文化信念的学习、对不同行为模式的练习来不断塑造大脑功能;被文化环境所塑造的大脑则指导个体行为,以适应现有文化环境或改变现有文化环境。同时文化和大脑也可以发生直接的交互,而不一定经过外显行为的作用。“文化-行为-大脑”环路模型提出了区分人类两种行为的新概念,即“文化情景化行为”(Culturally contextualized behavior, CC-behavior)和“文化自发行为”(Culturally Voluntary behavior, CV-behavior);阐明了两种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方式,即“行为中介的文化大脑交互”和“文化与大脑的直接交互”;阐述了文化-行为-大脑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强调了基因与CBB环路的交互作用。这个理论框架对理解基因和文化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在单个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该论文得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科研启动经费的资助。
 
论文链接:
Han, S.,* Ma, Y.* (2015). A culture-behavior-brain loop model of human developmen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 666-676.
( http://www.cell.com/trends/cognitive-sciences/fulltext/S1364-6613(15)00200-4;
http://brain.bnu.edu.cn/home/yinama/publications.html)